2025年7月4日至7日,2025浙江绿茶全国行活动在山西省太原市晋阳湖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在这场汇聚全省286家茶企的盛会上,庆元县鱼富种植专业合作社选送的“龙溪藏韵”牌龙溪红茶脱颖而出,荣获金奖产品称号。
合作社负责人吴远付从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人手中接过荣誉证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是我第二次获得金奖,第一次是2015年,一晃十年了……”这枚沉甸甸的奖牌,不仅是对他制茶技艺的肯定,更是他25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生动见证。
崎岖创业路:从亏损负债到重燃希望
1969年出生的吴远付是庆元县龙溪乡鱼川村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毕业的他便跟着父亲踏上种茶之路。当时,父亲承包了村里60多亩上世纪五十年代荒芜的高山茶园,不仅种茶,还种了杨梅、橘子、梨等水果,一家人在海拔七八百米、距村三公里的茶园里没日没夜地忙碌着,祈盼来年这份辛勤能换来丰收的成果。
然而,因不懂制茶技术,又没有加工厂,同时也缺乏销路,他们的茶叶无人问津,全部堆积在仓库,最后只能当作垃圾处理掉,种的水果也因为高山气温过低,都被冻死了。六七年下来,他们不仅分文未赚,反而亏损两三万元,在那个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后来父亲又尝试种植香菇,几年后因市场上香菇供过于求,价格狂跌至十元三斤,父亲的创业梦又一次破灭了,只能和其他村民一样外出打工。
当时的鱼川村是一个极度贫穷的小山村,村民靠种田为生,每亩收入仅三四百元。村民看不到别的出路,大量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留守着。
转机出现在2000年,当时联系龙溪乡的庆元县委宣传部杨贤高部长组织了部分村干部和村民前往松阳县考察,吴远付争取到了这个宝贵的机会。松阳漫山遍野的茶园让他震撼不已:“松阳与我们环境相似,村民种茶叶每亩收入竟有五六千元,而我们种水稻每亩才三四百元,差距太大了。”
考察归来,吴远付睡不着了。他前思后想,反复考虑,最后下定决心:重新种茶,带领村民一起靠这片茶叶改变贫穷的命运!
多方助力:政策扶持与技术引航
重新起步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2000年,吴远付率先种了三亩茶,县里每亩补贴450元,自己只需出150元。但村里太穷,许多村民拿不出这150元。吴远付通过村里的黑板报宣传种茶知识,动员村民种茶。他还挨家挨户上门动员,甚至帮村民垫付资金。第一年全村共种了33.2亩茶苗。县农业局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仅帮村民调度优良茶树苗,还派出技术人员下村到茶园指导种植,严把质量关。
茶树种下后需两三年才能采摘,吴远付吸取过往教训,外出学习加工技术。可初期茶树长势差、产量低,加工技术也不过关,鲜叶一斤收购价为15元,制成干茶后一斤仅卖60元,四斤多鲜叶才能制成一斤干茶,第一年下来,他又是亏损。
为提高村民的茶叶加工技术,县农业局开设了免费培训班,吴远付参加培训,学习了十多天,制茶技术有所提高,茶叶售价也提高到80多元一斤,每斤能赚20多元,总算是不亏钱了。
2004年,县农业局给村里送来了一台炒茶机器,吴远付与几位村民合伙办起茶叶加工厂。县农业局技术人员来到村里,现场培训如何操作机器,村里的茶叶产业向机械化、规模化运作迈开了第一步。
尽管茶叶技术在不断提高,但是龙溪乡生产的茶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还是处于弱势,与“茶业大哥”松阳相差甚远。吴远付和村民们在艰难中求生存,也在危机中寻找新良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良机终于出现了:“2005年我们在松阳卖茶叶时,碰到了松阳茶商孟先生。他跟我同龄,但做茶业这一行有年头了,制茶技术高超,在松阳业内颇有名望。他喝了我们的茶后说,你们的茶叶品质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只是加工不到位,所以不好喝,要卖出好价钱比较困难。”吴远付于是邀请他到龙溪乡来办个加工厂,把乡里的茶叶销售带动起来。
孟先生欣然同意,在龙溪乡办起了茶叶加工厂,龙溪乡的茶叶都由他收购和加工,送到松阳市场上卖,解决了村民们的销路难题。村民种茶积极性高涨,全乡茶园面积渐渐达到了两千多亩,每亩收入两千多元。吴远付和村民们也积极主动在实践中学习制茶技术,技艺日益精进,销路逐渐打开。
产业崛起:从合作社到品牌化发展
2009年,吴远付与五位村民联合成立庆元县鱼富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合作社时,取个什么名字吴远付一时拿不定主意。因为村名叫鱼川村,当时乡驻村干部翁继才建议他取这个名字,“鱼富”寓意带领村里人共同致富。两年后合作社成员增至53名。
2010年,在乡政府的扶持下,吴远付扩建了1250平方米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年产龙井茶2200斤、香茶35000多斤、红茶7000多斤,年产值达300多万元,成为龙溪最大的茶叶加工厂。
合作社先后与浙江农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提升茶叶品质和工艺,他们的茶叶也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SC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吴远付在县城设立龙溪茶叶专卖店,并积极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大型茶博会和展销会,把龙溪茶叶推向全国。如今,“龙溪藏韵”已成为庆元人的口粮茶和主打品牌,销往全国各地。
2020年,吴远付注册成立了“浙江庆元藏韵农业科技公司”,重点开发位于龙溪乡与举水乡深山的两个荒野茶基地共360多亩。这些荒野茶常年云雾滋养、水土零污染,赋予茶叶天然纯净的品质基因,形成了独特的“野香”韵味,是庆元珍贵的特色资源。荒野茶每年仅有五月十多天的采摘期,可采鲜叶3000多斤,最终精制成700余斤干茶,因其稀缺性和独特风味而价值凸显。
吴远付始终坚持“茶树与生态共生”,对于荒野茶园全程不施肥不用药,守护百年古茶树的原始生态,同时将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工艺相融合,建立全流程数字化追溯体系,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品质透明化。他对品质的追求赢得了市场与专业的高度认可,其“远付”牌庆元荒野茶以“香高味醇、滋味鲜爽、持久耐泡、品质独特”著称。2022年,他荣获庆元县首届荒野茶斗茶大赛最高荣誉“茶王”称号,并连续三年(2022、2023、2024)蝉联“十佳荒野茶”。
致富带头人:产业兴村与技艺传承
凭借多年的实践与钻研,吴远付的制茶技术日益精湛,在全县120多人参加的茶叶加工比赛中,他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均获第一名,还被评为庆元县手工制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历经25年的风雨,在吴远付的带动下,现在龙溪全乡茶园已扩展到2800多亩,产值600多万元,带动900多名村民就业,茶叶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和养老产业。村里的老人靠采茶叶每年能赚万把块钱,有的还种了茶,卖茶和采茶加起来,能赚三万元左右,不少原本病恹恹的老人变得精神焕发。吴远付感慨道:“老人们原先在家无事可干,精神空虚。现在有事干、有钱赚、有奔头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人也更显年轻、更有活力了。”
茶产业做起来了,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也回到了家乡,吴远付又在考虑传帮带的问题:“茶产业的未来要靠年轻人来传承和发展。我儿子今年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回村里来了。我准备把制茶技术传授给儿子,培养他成为龙溪茶叶的接班人,把龙溪茶叶的品牌持续做大做强。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到龙溪茶产业的队伍中来。”
荣誉加身:坚守与感恩
因积极带领村民种茶,2002年吴远付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连续干了四届共12年,2016年他又担任了村支部书记。17年的农村基层干部生涯中,吴远付清楚村民的需求,一心为村民谋福利,靠一片茶叶带领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
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肯定,仅从2018年起,他获得的荣誉就数不过来:2018年被评定为第三批庆元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炒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9年获评“庆元县劳动模范”和省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万向奖”,2020年鱼富家庭农场入选“全国第二批示范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其产品被评为“名特优”产品,2021年合作社荣获“浙江省示范性农民合作社”,2022年获庆元县首届荒野茶斗茶大赛“茶王”和“十佳荒野茶”,2023年被评为丽水市“劳动模范”,“庆元远付制茶工坊”被评为第二批丽水市级非遗工坊,还获庆元县荒野茶斗茶大赛“十佳荒野茶”,2023年9月获2022年度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024年6月被评为第二届省级乡村工匠名师,获庆元县第三届荒野茶斗茶大赛“十佳荒野茶”,2024年1月被评为浙江省先进个体工商户……
回望25年风雨路,吴远付满怀感恩:“这一路最要感谢的是党和政府,没有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各方帮助,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如今的他依然奋斗在茶产业一线,希望继续发挥所长,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带领鱼川村民走向更加富裕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