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陕西之音>文体艺术

陕晋之旅漫步平遥古城

2024-06-25 14:04:11 新闻晨报 1164℃
陕晋之旅:漫步平遥古城

新闻晨报

2024-06-25 11:59发布于湖南《新闻晨报》官方账号

早上海志愿者这次陕晋之旅,得以直面平遥,这是我们在行程中新增加的二个景点之一。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平遥县内,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被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  走进平遥,就如同走进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古城旧时的城墙、街道、民居、店铺、庙宇等建筑,仍然基本完好,保持了原有的建筑格局与风貌特色。旧时的平遥城是票号、富商汇集地,严谨而不呆板的住宅布局,精美、古朴的建筑工艺,都反映了清代的建筑艺术水平和民族特色。平遥城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四合院式的民居,导游说,城内现存传统四合院3797处,大部分仍在使用中。平遥古城有六门,一头一尾,四条腿,从地图上看平遥形似龟。民间传说日本侵略者曾占领平遥,因敬畏神龟,未敢对平遥进行破坏,平遥古城才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我们的旅游线路是:登古城墙,赏古城风貌,观银行鼻祖——日升昌票号、协同庆票号,游览两百年前的“华尔街”——明清一条街。平遥古城墙,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其后,不断进行补修和修葺,还更新城楼,增设敌台。公元1703年因康熙皇帝西巡路经平遥,而筑了四面大城楼,使城池更加巍峨壮观。平遥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据介绍,平遥城墙最初的雏形是低矮的夯土城垣,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推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同时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下令各地兴建城墙,于是在原来夯土城垣的基础上外面包了一层砖,就形成了如今的明代砖土混合城墙。从古城墙俯视平遥古城,随处可见历史的沧桑。平遥古城内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西大街是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诞生的地方,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徜徉于千年古城的青砖绿瓦中,感受古城墙内的昔日繁华,品味明清古城的厚重与质朴。中外游客纷纷来此一游,街上见到的基本是观光客,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商业味较浓。漫步在平遥古城,满街的商铺、票号、缥局、寺庙,还有那分布在城内的民宅、客栈,仿佛让人穿越了时空,一下走进了那悠远的古城,置身其中感受古城的风韵,探寻这里独特的文化遗存,体验这里往昔的商业氛围。古城有许多展现古城风采的古老建筑,令人驻足观看。古城一段段历史,一件件轶事,拂去岁月尘土,发出璀璨光芒,好像穿越时空,走在了千年古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耳边萦绕着算盘啪嗒啪嗒的声响,远归而来驼铃的声声清脆,见证着古城昔日的繁盛,当年的繁华。体现平遥古城风貌和内涵的,除了古城墙、古大街外,主要的还有县衙、文庙和协同庆票号旧址。平遥县衙坐落于平遥古城中心,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保存下来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整座衙署坐北朝南,呈轴对称布局,南北轴线长二百余米,东西宽一百余米,占地二万余平方米。县衙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结构合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平遥县衙作为中国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平遥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其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远的殿宇。平遥文庙规模宏大,规制齐全,是平遥古城的主要人文旅游景点之一。日升昌票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私人银行,它是现代各式银行的鼻祖。走入了这记录了一代票商辉煌历史的票号博物馆,观日升昌票号、协同庆钱庄,掀开历史的纱漫,目睹昔日的风彩。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一度操纵十九世纪整个清王朝的经济命脉。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现在开放的是协同庆票号,再现了当年日升昌等票号的景象。走在平遥古城大街上,一栋栋古色古香的庭院以及高大巍峨的市楼,无不体现出平遥当年的兴盛。这座千年古城经历风风雨雨,到如今却依然能完整呈现世人面前。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查看原图 408K
本文内容转载自:新闻晨报,原标题《陕晋之旅漫步平遥古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新闻推荐

特别关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