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陕西之音>社区杂谈

【庆元荒野茶系列报道之二】:从医者到茶农,一对"千山神侣"的逐梦之旅

2025-07-03 21:10:32 晨报之声 19704℃

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是地处浙西南的一座山区小县城,这里有连绵的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山的名字叫四山,终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2018年4月,45岁的庆元牙科医生叶志平与开美容院的妻子季卫芬将家搬到了高山上,将大山深处变成了他们的“世外桃源”。这对被乡邻称为“千山神侣”的夫妻,用六年多的时光,以超乎常人的勇气与执着,在这片远离尘嚣的土地上播种高山茶苗,将一片荒芜的高山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有机茶园。

这个从医者到茶农的传奇故事,在庆元坊间流传着,他们开出的“千山茶舍”的茶香,也从庆元香飘远方。

弃医从农:跨界创业的艰难抉择

叶志平出生于1973年,是地道的庆元人。受当赤脚医生的父亲影响,他从小立志学医,并于1989年考上了丽水市职工卫校,1992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口腔门诊。凭借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口碑,叶志平的口腔门诊经营得有声有色。妻子是学中医的,在县城开了一家美容院,利用中医知识,为爱美人士增光添彩。儿子受父母影响,学的也是中医。一家三口的生活,平淡、安稳和幸福。

然而,2010年,一个契机打破了他们一家平静的生活。当时,当地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养生和旅游规划,并开始招商引资。叶志平敏锐地察觉到了商机,心中燃起了改行做康养产业的念头。“我们家三代八口人,有七个人是学医的。我想借乡政府规划的东风,去山上租一块地,种高山蔬菜和水果,利用祖传的中医秘方,推出健康药膳。乡政府也非常支持我的想法。”怀揣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叶志平和爱人决定,毅然投身到康养产业的创业中去。

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一年后,由于当地行政区划调整,乡政府撤销并入街道,原先的规划蓝图戛然而止。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叶志平的创业计划落空了。

但叶志平并没有气馁,他将目光转向了农业产业。“庆元这片山海拔1200多米,没有任何污染,非常适合种些高山水果。”叶志平坚信,这片净土一定能孕育出优质的农产品。于是,他决定弃医转行,投身于农产品种植产业。

屡败屡战:在挫折中摸索前行

隔行如隔山,叶志平的农业创业之路充满了艰辛与坎坷。毫无农业种植经验的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四处碰壁。

一开始,叶志平决定种植进口车厘子。他从保加利亚请来专家到庆元现场考察。专家考察后得出结论,认为这里很适合种车厘子。于是,他从保加利亚引进了苗木。然而,好不容易通过了海关的检验检疫,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种了四五年后,车厘子树却始终不结果子。原来,车厘子是每年五月结果的。但庆元的五月雨水太多,环境潮湿,不利于车厘子结果,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

车厘子种植失败后,叶志平没有灰心,他从省农科院引进优质种苗,在几百亩土地上种上了梨树、蓝莓、猕猴桃。但命运似乎总是在捉弄他,由于雨水过多,加上果园处在高山的风口处,除了几十亩猕猴桃有所收获外,梨树的果子结起来还不够山上的鸟儿和松鼠偷吃;蓝莓树倒是结了果,可还没等到果子成熟,山里的果子狸等小动物不但偷吃蓝莓,而且还把细小的蓝莓树折得一塌糊涂。

两次尝试都失败了,叶志平投下的几百万元打了水漂。“我被碰得头破血流,损失惨重!我这才明白,隔行如隔山,我根本不专业,要成功谈何容易。”回顾那段艰难的岁月,叶志平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与苦涩。

结缘茶叶:在高山上安下新家

尽管遭遇了多次失败,但叶志平从未想到要放弃自己的追求。“这跟我执拗的性格有关。只要我认定的事,我就会坚持做下去,哪怕失败了,我也不会轻易低头。”

201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叶志平在长兴认识了一位茶老板,从他这里了解到高山茶的品质要大大优于低海拔的茶。他霍然开朗:自己这片高海拔的山场种水果效果不好,为什么不能改种高山茶呢?为此,他先到省内的长兴、安吉和福建的武夷山等茶叶主产区去考察了一圈,回来后便马上行动起来:挖掉原来的梨树、蓝莓,选定了几个适合高山种植的茶品种,种下了370余亩茶苗,将原来的的高山果园变成了高山茶园。

2018年4月,叶志平和妻子季卫芬决定,将家搬到海拔1200多米的高山上。从此,夫妻俩远离人间烟火,终日与茶树为伴。

山上的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山上海拔1200多米,昼夜温差非常大,夏天也要盖被子。冬天山上非常冷,温度比县城要低8度左右。”叶志平说。2021年底,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让气温骤降至零下14度,所有茶叶一夜之间全变黄了。关键时刻,丽水市茶叶站和在庆元挂职的省农科院专家及时赶来,指导他将黄的茶叶立刻全部剪掉,让茶树重新发芽。在众人的努力下,这批茶叶奇迹般地全部复活了。

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叶志平还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为了追求原生态和健康,他的茶山和留下的几十亩猕猴桃坚持只用有机肥,不用化肥、农药、膨大剂和激素,甚至连除草剂都不用,全部采用人工除草。光除草一年就要花费30万元,而使用除草剂只需几千元。虽然成本高昂,但叶志平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我追求的是健康,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种出健康的产品。”叶志平坚定地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坚持生态管理,几十亩弥猴桃产品口感非常好,全部被杭州一家公司认购,不愁销路。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也让他更加坚定了在茶叶种植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匠心制茶:在探索中寻得独特风味

叶志平的主业是茶叶,他的茶园共有370余亩基地茶和100余亩荒野茶,“基地茶,就是人为种植,自然生长的茶叶,也就是人种天养。接下来,我还有480亩荒野茶要流转进来,把荒野茶的面积扩大到600亩,跟村里的合同已经签订好了。”他介绍说,庆元荒野茶树大多是一两百年的老茶树,一般都有六七米高,采摘起来非常困难。一到采摘季节,茶农们要带足水和干粮上山,披星戴月,十分辛苦。

叶志平的基地茶园是有机茶园,这是由国家认可的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经过288项标准检测后得出的结论。“我们的土壤非常健康,没有任何污染和农残。”叶志平自豪地说,“不久前一位大学校长到我这里喝茶后,对我的茶评价很高。”

图片来源:抖音号“季姐种茶日记”

然而,好的茶叶原料并不等于好的茶叶产品。叶志平2018年开始种茶,2022年开始采摘。但前两年,叶志平得到的反馈是茶叶口感不太好,这说明他的制茶工艺还不成熟。为了提升茶叶品质,去年,叶志平从武夷山请来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师傅借鉴福建武夷山岩茶的制作工艺,做出来的茶口感非常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武夷山的做茶师傅每年五月份都会在山上驻扎十天,精心制作茶叶。后期的深加工也全部在武夷山完成。这期间,还有一些武夷山的茶农也会来庆元,负责修剪茶树和采摘茶叶。从5月采摘到11月上市,整个制作过程历时半年,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

叶志平的茶属于乌龙茶,与福建的岩茶相似,但口感上又比岩茶要淡一点。“口感主要取决于制作工艺。福建岩茶口感偏重,浙江人比较喜欢口感轻一点的。”经过多方探索,叶志平终于寻得了适合浙江人的独特风味。

下山开茶舍:让茶香飘向远方

2024年11月,叶志平与妻子告别了居住了六年多的高山之家,回到庆元县城,在自家一楼开了一家茶室,茶的品种有肉桂、百瑞香和水仙。他给茶舍取名叫“千山茶舍”。“千山”之名,源自他们的公司——庆元千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如今,每到晚上和双休日,许多爱茶和懂茶人士都会来到千山茶舍,品茶聊天,享受悠闲时光。在这里,叶志平向很多人讲述了他种高山茶的故事,也结识了不少有缘的茶人。

然而,叶志平的创业之路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基地高山茶种下苗木四年后才能采摘,一年只采一季,而县城其他茶树两三年就可以采,且能采四季。去年他的茶叶产量只有五千多斤,今年预计也差不多。目前,叶志平投入的2000多万元大部分是银行贷款,巨大的经济压力如影随形。

但叶志平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追求的不是吃饱,而是吃好,吃健康的食品。我的土地没有受到任何污染,是非常健康的土地,这里种出来的茶叶是养生茶,对健康有很大好处。”叶志平充满信心地说,“虽然现在要让大家了解我们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品质,我们一定能成功。”

为了打开销路,叶志平夫妻俩也动了不少脑筋。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是最好的销售渠道,于是他们建议儿子去学习网络相关知识,掌握网络营销的规律。儿子于是辞了职,到杭州去学习网络销售之道,掌握电商营销知识,为今后做电商打下基础。季卫芬开通了抖音账号,名字就叫“季姐种茶日记”。在抖音上,他们分享种茶的辛劳、品茶的快乐,以茶为媒介,广交天下朋友。

在这片1200多米的高山上,叶志平用汗水浇灌梦想,用坚守诠释初心,完成了从牙科医生到茶产业创业者的华丽转身。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创业者的奋斗史,更是一个梦想、勇气与坚持的时代传奇。

叶志平说:“我始终不忘初心,希望把下半辈子的精力都放在康养事业上。大医治未病。健康的有机茶也是一种养生产品,能给人们带来更健康的生活,助力人们缓解慢性病,造福更多亚健康者。我以种有机茶、健康茶的方式,实现着我的康养梦想。”

夜色沉静,在这座远离都市喧嚣的庆元小县城里,千山茶舍的灯火,照亮着一条从纯净山野通向健康生活的希望之路。我们期待着叶志平的庆元高山基地茶和荒野茶香飘万里,让更多人品尝到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让叶志平的康养梦想,在现实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造福更多人的健康。

本文内容转载自:晨报之声,原标题《【庆元荒野茶系列报道之二】:从医者到茶农,一对"千山神侣"的逐梦之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新闻推荐

特别关注

热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