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武功县推行“党建+网格”治理模式,以织密红色网格、建强基层队伍、优化治理方式等举措,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再上新台阶。
织密红色网格,夯实治理根基。全面摸排各村基本情况,按照实际,精心制作网格平面图,按照“一党支部一网格”的模式,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交叉重叠,将全县划分为196个网格。围绕网格服务管理运行,明晰网格服务管理职责体系,健全网格相关制度,赋能网格明确“任务单”。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将基层党建、综治维稳、人居环境整治、信访接待、矛盾纠纷化解、民生保障等职能纳入网格管理,使网格员明确职责、熟悉业务、认真履职。
建强基层队伍,凝聚共治合力。构建“一村一格”治理体系,由村(社区)支部书记任网格长,村(居)民小组组长为网格管理员,党员志愿者为网格员,形成以党员为“点”、村(居)民小组为“线”、支部为“面”的乡村治理核心动力轴。同时,吸纳村医、村教、党员、志愿者、致富能手、优秀人才等入网入格,形成以党建引领红色网格为统领,各方力量协同发力的整体布局,实现以“网”兜事、以“格”聚能。
优化治理方式,提升服务质效。按照“发现问题—分类派分—依规处置—及时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实现专人对接,及时处置反馈,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同时建立问题矛盾纠纷“三级调处”机制,网格成员对网格内的矛盾纠纷,能处理的现场调处,调处有困难的向镇级汇报,对涉及多部门的网格事项,由县级层面牵头督促各相关部门及时化解、妥善处置,确保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今年以来,利用网格治理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员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共摸排化解矛盾纠纷3620余件。
(供稿:武功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