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政策宣传、思想教育、技能培训、科普知识宣传的有效载体,是新形势下党的教育与科技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近年来,丹凤县积极破解受农村地域条件、经济基础等因素制约,以及当前智能手机、电视等各类数字化产品普及和新媒体兴起,群众知识来源途径广泛,影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困局,充分运用远程教育平台资源开展党员群众教育、政策宣传、技术培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等,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做法与成效
(一)强化制度落实,做好服务保障。一是认真落实省市远程教育五项制度要求,进一步结合实际完善《丹凤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制度》《丹凤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管理员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强化责任意识,注重工作落实,确保各镇(街道)把远程教育工作纳入日常工作来管理、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去抓,促使远程教育学用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服务保障,县远程办定期收集群众的学习意愿和需求,搜集相关的学习节目组织自学,经常深入到镇(街道)、村(社区)站点调研指导,组织通讯部门技术人员帮助解决网络故障问题,及时调试、维修、更换故障设备确保正常运行。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多途径选配素质高、主动性强、热心远程教育工作的人员,负责远程教育站点的管理与应用,积极吸纳村级后备力量以及社区工作者等加入到远程教育骨干队伍中,充实远程教育工作力量。运用新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对终端接收站点管理人员进行远程指导培训,做到业务指导全覆盖,使其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二)强化资源利用,形成学用共识。一是将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节目学习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乡音党课、道德讲堂及各类培训相结合,及时组织党员群众收看远程教育节目,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上的政策、技术、科普知识、群众文化等节目丰富活动内容。二是开展远程教育节目五进活动。通过优秀远程教育节目进微信公众号、进网站、进机关、进培训课堂、进中心广场电子大屏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让党员干部群众认识到远程教育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以及对促进群众致富增收的作用,从而自觉地收看远程教育节目。三是结合远程教育学用结合基地建设,积极培树学用先进典型52个,通过以点带面,让实实在在的致富成效,激发党员群众的参学积极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三)强化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一是在做好村级党组织和党员致富带头人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把远程教育放到大的产业链上,拓展远程教育延伸站点到尧柏水泥、龙桥集团、民乐蔬菜、华茂牧业等龙头企业,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企业员工观看农业技术、农业生产经营、职业技能培训等远程教育节目,因需施教制定教学播放计划,引导其提高科技素质和带头致富本领。二是镇村管理员定期调查了解农村党员群众的学习需求,因地制宜、因季制宜、因人制宜,根据产业结构、党员干部群众的自身特点和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的教学培训内容,推动远程教育由实时接收向定向播放延伸,确保党员群众学有所选、学有所获。三是县远程办根据全县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卫健、科教、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合作,开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教学内容,拍摄制作群众最需要、最能见到效果的优质课件,充实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
(四)强化综合运用,拓展服务功能。深入实施“远程教育+”赋能工程,持续放大远程教育在推动乡村人才交流、技术培训、新风引导等方面的服务功能。“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坚持把远教工作与乡村产业项目深度融合,结合各村现有的特色产业项目,系统打造一批如许家塬村奇异果科管、土门村葡萄科管、窑沟村中药材种植等学用结合示范基地24个,培育了一批样板课堂,带动发展乡村产业。“远程教育+典型引导”,坚持把正能量传播作为教育引导党员群众的重点内容,常态化组织开展《榜样》节目和《商山深处红莲开》《烙印》等先进人物事迹和先进典型学习,用典型人物事迹教育引导党员群众,从而推动乡风文明。“远程教育+社会治理”,将远程教育网络资源、电视机资源与“人盯人+社会治理”系统相结合,形成了视频会商系统,在防汛调度、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远程教育+电商”,坚持对接农业农村产业技术需求,借助远程教育整合信息资源,抢抓“直播带货”新机遇,建设各村电商直播带货间,利用镇村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开启“直播+电商”新模式,开展线上线下同步营销,助力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同时,发布农产品销售、求职务工、农家乐、民宿、旅游等信息,让远程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起到了“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作用,从而达到助力乡村振兴的目的。
二、经验与启示
(一)领导重视是前提。丹凤县坚持把党员远程教育工作作为全县基层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与基层党建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定期召开部务会,专题研究远程教育工作,及时解决工作存在难题。先后为远程教育示范站点配置55英寸液晶电视机,对站点传输网络全部升级,确保站点设施达到规范要求。为县远程办添置无人机、照相机、小蜜蜂等设备,目前摄、录、编硬件设备齐全。县财政每年投入一定资金,保障远程教育制片、宽带、管理员补贴等经费。县财政局、县远程办、通信部门、镇(办)之间分工协作,远程教育保障措施到位,设备更新和故障排除及时,运行良好。
(二)激发群众热情是关键。将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节目与“三会一课”、技能培训、村民会议等相结合,解决单一收看问题,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和收看对象喜好,提前在远程教育平台寻找相应的节目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变“要我看”成“我要看”。从共产党员网、陕西先锋网、陕西党建网等平台选取党员群众所需的、喜闻乐见的远程教育节目,通过新媒体进行转发,为党员群众学习提供便捷服务。挖掘本地专家和乡土人才,培树学用标兵,拍摄技术类培训、讲座等节目在全县进行推广,激发群众参学的积极性。
(三)成果转化是核心。在做好村级党组织和党员致富带头人收看远教节目、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同时,把远程教育放到大的产业链上,拓展远程教育延伸站点到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干部群众观看农业技术、农业生产经营、职业技能培训等远程教育节目,因需施教制定教学播放计划,着力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带头致富本领。同时整合信息和资源,开发远程教育拓展功能,利用镇村远程教育网络资源,发布农产品销售、求职务工、农家乐、民宿、旅游等信息,让远程教育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促农增收作用。年均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学习种植养殖技能、果树科管达2000余人次,500余名党员群众直接通过收看远程教育节目,发展畜禽养殖、大棚蔬菜种植、花卉种植、发展中药材等产业。
供稿:丹凤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