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整洁干净,农田错落有致,庭院诗情画意,村民悠闲惬意……处处彰显着和美乡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今年以来,略阳县金家河镇深刻体悟浙江“千万工程”所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以“底色”“成色”“特色”“亮色”四色发力扮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幅幅产业繁荣、生态和谐、乡风淳朴、治理有效、生活美满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塑形焕颜,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以前咱们村子的环境脏乱差,房前屋后杂草丛生,道路破损不堪……多亏了镇里干部带着我们一起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如今村里的环境变美了,住着舒心了,日子也越过越敞亮了。”说起金家河社区的环境变化,村民们露出满意的笑容。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民群众的深切期盼,是农村发展的宝贵财富。自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来,金家河镇积极从“看得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入手,找准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干净、整洁、有序为目标,打造“有颜值”的和美乡村。在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守好耕地保护红线的基础上,立足镇域实际,优化镇村布局,因村施策,因户施计,秉承环保性盘活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意识,不搞大拆大建,发挥能人巧匠作用,多花心思少花钱,完成村居改造86户,建成小花园12个、休闲广场7个、微景观10处。针对辖区345国道沿线、河道沟渠、房前屋后等不同区域,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道路亮化、环境绿化、村容美化等一系列环境改造措施,全年发动镇村干部、网格员、公益岗、志愿者等7200余人次联合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动用机械40余车次,清理乱堆乱放130余处、整治沟渠50余处。同时,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先进带后进”的工作思路,由镇领导班子成员牵头,带领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建成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7个,实现一村一点“一示范”,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文化铸魂,提升文明建设“成色”
每当夜幕降临,金家河镇文化广场上格外热闹,村民跟随动感的节拍跳起广场舞、打起篮球,孩子们在一旁开心嬉闹……过去农闲时,村民不是看电视就是喝点小酒、打场麻将,现在群众的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村民‘玩’上了文化。
文化铸魂,行稳致远。金家河镇充分发挥文化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独特作用,围绕“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为总基调,以镇文化中心为依托,以文化站为阵地,以村文化室为基础,以文化专业户为补充的多层次多体制的群众文化网络,抓住百姓需求、社会需求、政府需求的契合点,制定年度活动计划,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法律援助、健康义诊、志愿服务,把老百姓所需的精神食粮、惠民政策、法律知识等送到家门口,提升群众“精气神”。今年以来,共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1场,受众群众达1260人。积极引导各村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等章程,进一步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整治天价彩礼、薄养厚葬等不良风气。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向县级推荐最美系列人物10名,不断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举办“陕甘两省·略康两县”象棋联谊赛、“庆丰收 迎国庆 促和美”第五届农民运动会、兴洲升学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集文化传播、经济发展与社会动员为一体的乡村多维度协同发展格局,引领乡村从“风景美”迈向“风尚美”。
固本强基,打造乡村产业“特色”
“过去,我们以务农为生,产出的作物也都是些廉价的农副产品,收入很低。现在好了,家门口的产业办起来了,每月有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庭。”正在松土除草的几位村民边干活边聊天,时不时发出笑声。
产业是民生之本、富民之基、致富之源。金家河镇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抢抓国家机遇,采取“党支部+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林下种植、引进龙头企业等方式建设黄家沟村产业园区和淫羊藿种植基地,大力发展中药材、食用菌、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建设蛋鸡自动化生产线2条、乌鸡散养场1个、冷水鱼养殖基地1个、有机肥生产线1条,种植淫羊藿600余亩。对脱贫户、监测户等低收入家庭实行“保姆式”帮扶,建立帮扶干部与帮扶对象“1+1”联系,详细解读特色产业到户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各环节惠民政策,指导合理选择特色产业类型,扩大种植规模,鼓励无劳动能力的家庭进行产业代养寄养,5村1社区均实现“一户一产业”覆盖率100%,村集体经济积累均达30万元以上。在如何破解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难题上,适时迎合市场消费需求,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杜仲核能辐照育种,提高杜仲叶采摘效率和良种化水平,杜仲茶、杜仲雄花茶、杜仲红茶、杜仲挂面等一系列产品研制面市、价稳销畅。
机制赋能,增添基层治理“亮色”。
“如何让乡村从‘一时美’变成‘一直美’,从‘一域美’变成‘全域美’,从‘形象美’变成‘内在美’,是镇党委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我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聚焦群众需求,建立健全乡村治理常态长效机制,推动基层治理从‘零散式碎片化’向‘共建共治共享’升级。”镇党委书记赵华谈道。
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制定印发《金家河镇“千万工程”建设环境整治“比、学、促、干”工作方案》,落实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和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制,实行“日清扫、周暗访、月督查、季度观摩”,完善卫生考核“积分制”,发挥爱心超市、“红黑榜”等阵地激励作用,提升村民自治的自觉性。构建乡村治理现代化创新机制,坚持新时代“枫桥经验”,紧盯矛盾纠纷平日宣、事前排、事中报、事后调各阶段形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今年以来调处矛盾纠纷12件,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目标。“上下齐抓”形成“大宣传”长效机制,充分利用院坝说事会、镇村干部入户宣传、微信群倡议、公众号宣传等“线上+线下”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千万工程”的重要意义和具体举措,动员广大群众积极行动、广泛参与,营造干群共建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合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