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淳化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入了解淳化村级自治现状,挖掘解剖一批共性问题,凝练形成更适宜推广的工作建议,以党建引领助推淳化基层治理迈上新台阶。
探索出“1+5+N”架构及各类议事平台,搭建村民议事协商丰富载体。聚焦形成“有事好商量、遇事多商量、众人事众人议”的商事议事格局,坚持硬件软件“双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依托便民服务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鼓励各村在政策导向下积极创新探索便捷、高效、民主的议事协商平台,作为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有力补充,打通民意会客厅、网格情报员、村口意见箱、线上传声筒等多条渠道。秦庄村率先探索出了“1+5+1”议事协商组织架构,其中第二个“1”演变为“N”在全县得到推广,为各村治理探索打了头阵、提供了借鉴。
探索出“十户联治”网格化管理模式,构筑乡村公共管理强大支撑。印发《淳化县城乡网格化管理办法》,形成“十户联治”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全县科学划分综合网格495个,选定网格员495名,推选中心户长4633人,包联服务群众5.77万余户。按照“住地就近、地域相连、户数相均、全面覆盖”标准,每10户左右编为一组并选定1名中心户长,每100户至200户划分一个网格并选聘1名专职网格员,每个村设置1名网格长,村网格与县镇综治机构紧密衔接,搭建起贯通“自然户—中心户长—网格员—网格长—镇(街道)综治中心—县综治中心”的运行管理机制。
探索出还治于民新路径,激发基层群众自治内驱动力。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农村存在的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按照“治理一个影响一片”思路,突出群众自治本质,从村规民约着手,广泛征求群众、党员意见,形成群众共识,将移风易俗约束事项写入村规民约,大力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逐步改变了原先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让“小”村规不断“约”出移风易俗新风尚,有力促进乡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探索出群众自主参与多种模式,回归群众当家作主的本质核心。全面推行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评的“四民工作法”,突出广泛参与、民主协商,精准将公共事务、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矛盾纠纷等事务分门别类,把群众关心关注的事融入议事协商主题和成果性文件,尽最大可能破除群众“协商浪费时间、耽误劳作”的消极观念,不断提升群众参与自治的广度,也更进一步激励群众参与自治热情。
(供稿:淳化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