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渭南市华州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紧扣农村党组织“一强五好”创建目标,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联动式”织密责任网。构建“区委统筹、组织部牵头、部门联动推进、各镇(街道)党(工)委实施”的责任链条,深化区级领导联镇包村、镇(街道)科级干部包村、支委包片党员联户制度,区委组织部成立10个督导组,下沉一线督导推进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制定《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年度重点工作清单》和《村党组织书记为民办实事清单》,推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问题清单、任务清单“三单”制度,推动“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
“造血式”培育固根基。紧紧围绕农村党建“力量不足”难题,创新实施“四雁”工程,储备“雁阵”人才1246名。育头雁,搭建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平台,管好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培家雁,组织农业、林业、卫生、教育、水利等110余名专家赴基层一线开展活动1695余次,帮助解决生产技术问题2560余个,受惠群众24万余人;引鸿雁,培育致富带头人309名,建立300名优秀农业骨干人才和乡土人才库,开设乡土人才培训班,开展专业化、职业化农民岗位技能培训50余场4000余人次;储雏雁,启动“三青项目”,建立村级后备力量“优选库”,储备后备人才463名,全面扩充“新生力量”,激活改革“动力源”,实现“雁阵齐飞”。
“创新式”引领开富路。探索多产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大政策扶持、技能服务、平台搭建力度,因地制宜推广集体经济“十种模式”,抓实村企联建,用好“红色助力团”,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推动发展等方面,着力构建“党建+”品牌矩阵,创建皮鞋、家纺、挂面、电热毯、生活用纸等“村社工厂”,融合高塘镇南堡村“红色村”试点效应,创建张桥村文化旅游、李坡村农家乐休闲游等项目。同时,充分发挥“数商兴农”在助力乡村振兴和壮大集体经济产业上的正面激励作用,创新“党建+产业+电商”发展思路,持续扩大党建影响力、示范性和辐射度,形成以点带线、连线成片的发展格局,拉动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再上新台阶。
(供稿:渭南市华州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