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寺坪镇坚持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维护稳定为底线,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主线,以“四个三”为抓手,实现“四化”同步,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一、优化三支力量,实现基层队伍多元化。
一是选优网格队伍。根据就近服务、缩小半径要求,优化网格设置,择优选聘157名网格员片长,明确了工作职责,确保服务管理全覆盖,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每家每户。二是建强调解队伍。建成和为贵调解室、老书记调解室,发挥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体作用,通过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引导群众参与调解,提高调解队伍专业化、社会化、多元化水平。三是组建志愿队伍。成立镇村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红袖章巡逻队24支,收集社情民意、走访特殊人群,及时听民声、清淤点、解难点、疏堵点。激活力社会“细胞”,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二、突出三项重点,实现服务管理精准化。
一是突出排查化解。发挥三个队伍作用,常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把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回访”三个关键环节,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杜绝一般隐患引发为矛盾纠纷、升级为信访案件或治安案件。二是突出特殊重点人群管控。针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刑满释放人员、六失一偏人员和社区矫正等重点人群,夯实“1+3+N”包抓联系责任,落实“定期走访、心理疏导、解决困难、关爱帮扶”等四项举措,确保特殊人群正常融入社会。三是突出积案化解。对历史遗留问题和长期信访问题分类建立台账,专题开展研判,分类施策化解,将信访案件、涉法涉诉案件引入法治化轨道。今年以来,化解信访积案3起,为特殊人群解决看病资金3万元,解决低保5人,介绍就业3人。
三、落实三项机制,实现治理运行长效化
一是干部“四访”工作机制。落实镇村干部走访、接访、下访、回访“四访”协同工作机制。制定科级领导每日接访制度,将每周二列为“民情走访日”,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拉进群众距离,增强干群关系。二是落实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坚持人民调解作为主体力量,发挥调解队伍作用,对于基层多发、易发的纠纷制定个性化措施,因人因事施策,促进矛盾纠纷多主体参与,实现案结事了,心顺人和。三是落实闭环工作机制。按照三级书记抓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工作要求和寺坪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闭环工作机制》,落实科级领导包案责任制,坚持开展日排查、周研判、定期回访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一般纠纷周内化解,复杂纠纷半月内化解,提升群众满意度。
四、形成三种氛围,实现共建共治常态化
一是形成平安建设人人有责氛围。利用镇村干部、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宣传平安建设知识,实现村民了解平安建设、参与平安建设的浓厚氛围。二是形成矛盾化解人人参与氛围,将辖区老党员、乡贤能人吸纳进入调节队伍,对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上交。三是形成移风易俗人人奉献氛围。修订村规民约,落实“一约四会”、四议两公开和小微权力清单等制度,开展“文明镇村”、“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良好氛围。(陈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