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区:汇聚文艺新能量 观摩项目再出发
本报记者 杨佳
为贯彻落实“三个年”活动要求,汇聚文艺力量集中宣传展示耀州区重点项目建设成果,8月11日,耀州区文联、耀州区发改局联合开展“观摩重点项目 汇聚文艺动能 助力耀州高质量发展”耀州区重点项目观摩采风活动。
来自耀州区作协、耀州区摄协等文艺家协会的30余名文艺骨干先后深入惠塬工业园区智慧物流园、药王艾业制品深加工项目点,桥畔葡萄酒庄园,照金镇蘑菇大棚建设点等地。让我们跟随观摩团一同,在采风调研中感受他们为家乡发展讴歌、为人民抒怀的热情。
很多耀州人都知道,去年区上招了个大项目,叫宁德时代骐骥换电站项目,其建设内容包括骐骥换电站、骐骥换电块和骐骥云平台。
“换电站长得跟城里的自动洗车房一样,把车往N档上一挂,直进直出,啥也不用管。”鑫鑫驰腾新能源运输公司的李师傅经常给人宣传,说这个换电站项目有多好,“换电站每天能给300多台车换电,一块电池能跑200多公里,并且换一次电比加油的时间还短。”
李师傅通过骐骥云平台,点击“预约换电”,一溜烟的功夫,三块容量为513kWh的换电块被替换进车底,马力十足的开往目的地。
“咱这智慧物流园,不光能换电,还能加油、加气、充电,停车、休息、吃饭,真是方便。”
绿色运输是转型所向,而紧扣生产全环节,及时跟进配套服务,则是为更多从业人员带来“补能自由”的时代红利。
为满足园区厂矿、企业、车辆和司机的生产生活需要,总投资5亿元的惠塬智慧物流园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一期主要建设智慧物流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加油加气站、新能源重卡换电充电站以及新能源机修和地上地下停车场。
“一个小小的艾草,竟做成了这么大的产业!”走进陕西药王故里艾业公司,采风团成员们连连称赞,高声感叹。
如今,艾叶生产已经在药王孙思邈故里孙原村落地生根,并且已经蓬勃发展。
陕西药王故里艾业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11 日,从千亩艾叶种植基地到深加工,现已组建了集研发、培训、灸疗体验、科普宣传为一体的产业链。
要想走得更远,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如何把艾草深加工后、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六年来,该公司先后开发了70多个品种的秦艾产品,从日常保健治疗用的粗细不一各种型号的艾条、足浴包,到吃的粽子、月饼,再到家居用品床单、坐垫,琳琅满目的秦艾产品远销省内外,秦艾带着药王故里的“余味”,走进了千家万户。
为了传承药王文化,让艾叶健康养生推广普及,该公司成立了“孙思邈中医技能培训学校”。开设艾灸、按摩、拔罐、刮痧等课程,根据学员情况分班学习。毕业学员每人都有技能,可以自行创业。
“长相思、赤霞珠、美乐、白玉霓……”桥畔葡萄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石柱镇西古庄村种植了2000亩高品质的酿酒葡萄,只见一眼望不到头的葡萄架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伸展开来,葡萄成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如翡翠赛玛瑙,五光十色,晶莹剔透。
石柱镇身处渭北旱塬,属暖温带气候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这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葡萄果实含糖量高,酸度适中,香气独特,是生产葡萄酒最佳的选择。
桥畔酒的酿造,引进国际顶尖的葡萄处理设备、酿造设备和罐装生产线,追求高品质。在原料控制上,坚持手工采摘,利用自然重力酿酒法减少对葡萄的人为干预。在发酵上,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葡萄原有的果香及口感。
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意在展现盛唐文化的“开放进取、兼容并济”。大唐葡园酒庄占地78亩,总投资约3.5亿元,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占地36亩,为酒庄的生产部分。包括:酿造车间、白兰地车间、灌装车间、地下酒窖、成品库房、游客接待中心、综合办公区以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
“尖坪的蘑菇大棚到了!”
采风活动的最后一站,是照金镇尖坪村三组的蘑菇种植基地。下车极目远望,远处青山如黛,不远处长着一片片长势喜人的玉米,山洼左侧十几座蘑菇大棚错落有致,为照金这方山水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里的群众居屋朴素,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作物种植,且以玉米、油葵、豆类杂粮为主。如何引导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村干部从实际出发,选择种植大棚蘑菇。
照金镇蘑菇大棚建设项目于2023年6月18日开始投产建设,总投资额为1050.01万元。项目辐射带动群众发展设施大棚,提高了农户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尖坪村蘑菇种植采取的经营模式、呈现的特色亮点和社会效益,不正是老区干部带领群众在新时代创出的又一条经济之路、致富之道吗?”采风团成员们纷纷感慨道。
通过此次集中观摩,耀州区文艺工作者纷纷表示将以采风活动为契机,结合艺术创作专长,以多元化形式展示耀州区发展成果。耀州区文联将持续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深入基层、扎根人民,深入一线,聚焦发展,用心、用情创作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文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