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公安创新实践“枫桥经验” “分诊式”找准矛盾纠纷“最优解”
本报记者 张欢欢
生了病要去医院看医生,有了矛盾纠纷该去哪里“问诊”?
今年5月,在印台区某项目工地,工人穆某在讨要薪资时与工地负责人发生纠纷,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为更好地解决矛盾,最大限度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民警利用“分诊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对该问题进行化解,通过内导分流,将该矛盾划分为红土派出所调解。红土派出所民警立即对负责人赵某、工人穆某进行约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法律,为双方分析其中利害关系,讲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开导教育工人要采取合理合法方式维权。经过数小时的沟通协调后,双方核对清楚施工天数和工资数额后,当场结清了工资,一起矛盾纠纷得以化解。
这起纠纷的顺利化解,得益于市公安局印台分局近年来建立的“分诊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基层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是各种矛盾和问题的集聚地。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只有人与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怎样讲好“法理情”,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让群众满意?印台分局积极践行预防警务,狠抓派出所主防工作,以中心统管、全面问诊、科学转诊、定级研判和闭环管理的“分诊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公安特色的基层治理之路。
谁来“接诊”?印台分局印制“分诊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手册,全面落实派出所首接责任制,遇有纠纷民警第一时间到场处置。同时推动各乡镇成立联防联控办公室,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和党委委员、派出所所长任副组长,人民法庭庭长、司法所所长、综治中心主任等各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各单位加强矛盾纠纷线索收集,及时发现矛盾纠纷苗头和问题根源,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对矛盾纠纷精准分类,明确相关单位调解责任,摸清内在规律,促进有效化解。截至目前,印台区开辟6种排查渠道,确定矛盾纠纷类型11类,采取“一类一策”方式进行化解。“最初接到有些调解事件,我们民警也是一头雾水,因为一个纠纷可能涉及多方责任,处理起来无从下手。现在有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联防联控办公室后,大家一起讲政策、想办法,整个事件的沟通调解过程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说起调解纠纷,红土派出所所长宋永宁感触颇深。
如何“分诊”?仅仅依靠出警无法“一眼识破”的矛盾纠纷就需要专家上阵,依照具体问题抽丝剥茧。对非警务类矛盾纠纷流转至相关责任单位,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移交,做好引导分流工作,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此前,印台区某村村民吴某与邱某因土地界限发生争执,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启动“分诊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判断此纠纷涉及土地权益,将纠纷流转至土管所、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各方对土地重新丈量确认,固定永久性界限,这起矛盾成功化解,双方握手言和。印台区某街道两家相邻商户因商品竞争产生纠纷报警,民警采取“分诊式”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将纠纷流转到市场监管部门和商业协会,多方共同进行调解,市场监管工作人员对双方经营行为进行指导规范,商业协会则从行业自律角度提出建议。经过多方调解,双方达成公平竞争协议,恢复正常经营秩序。
如何高效“问诊”?印台分局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库,对矛盾纠纷的激化率、化解率、化解程度、反弹率进行研判,将矛盾纠纷进行“四级四色”管理。一级红色,为特大矛盾纠纷,可能因矛盾纠纷激化出现闹事报复苗头、铤而走险的,需要持续关注,精准疏导防范;二级橙色,为重大矛盾纠纷,尚未化解且没有好的办法,落实“一人一策”措施,加强风险监测;三级黄色,为较大矛盾纠纷,正在化解且定期回访,需要每周了解工作进展情况,限期调解终结;四级绿色,为一般矛盾纠纷,已经化解但还有反复的可能,需要每月走访调查,掌握履行情况和当事人心理状态。通过大数据闭环动态管理,实现每一件矛盾纠纷处理结果可查询、过程可回溯、责任可倒查、考核有依据。
“感谢民警,你们为群众着想、不怕麻烦,解了我心里的结!”“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问题解决了,太感谢你们了!”……一起起矛盾纠纷的顺利化解,见证着印台公安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坚定决心。今年以来,印台分局利用“分诊式”工作机制,流转矛盾纠纷137起,成功化解136起,化解率99.27%,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铜川建设书写了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