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台区广阳镇西固村第一书记伍刚:发挥水利智慧 做群众的贴心人
本报记者 张梦焕
初冬时节,走进印台区广阳镇西固村,成片的果园中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一条条道路宽阔平坦,道路两旁一座座小院干净整洁、错落有致,远远望去,五彩斑斓的墙绘将村庄装扮成童话世界……一幅美丽宜居文明新农村的画面呈现眼前。
近年来,西固村由“外”而“内”焕然一新,不仅实现了“颜值”和“内涵”的双重提升,且优势产业强势崛起,村民收入大幅增加。说起村里的变化,西固村党总支书记井岳峰直言,“这些变化离不开市水务局的倾力帮扶,尤其是一任又一任第一书记的付出。”
绿化美化 提升乡村“颜值”
从春种、耕作、锄地的农耕画面,到长治久安、安居乐业的秀美画卷,一幅幅墙绘生动地描绘着西固村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的新农村、新形象。
“我们对空白、老旧的墙壁进行彩绘装饰,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村庄‘颜值’,另一方面也能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驻村第一书记伍刚说,得益于“千万工程”的实施,西固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乡村之美,既看“颜值”,也看“内涵”。去年8月,伍刚被市水务局派到西固村当第一书记。当时,崭新的村委会大楼刚刚交付,他便提议,“乡村也得有内涵,村子的历史就是乡愁,只有回望过去,汲取力量,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不如我们建个村史馆?”
经过商量,去年10月,村委会开始动员群众,收集、整理、挖掘西固村的文化遗存、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经过几个月布置、调整,最终村使馆得以成型。
“这里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农闲时来这看一看老物件、了解村里的历史文化,大家还能谝一谝,很舒心。”村民们感叹道。
为了方便周边群众就医,西固村还建成了村级医疗室,并聘请专职医生坐诊,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村首诊。
多措并举 提升优势产业
西固村属于印台东部塬区,光照强、温差大,适宜发展苹果产业,但果树多以富士品种为主,果树老化,经济效益较差。作为第一书记,伍刚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今年争取资金40万元,引进被称为国产苹果“扛把子”的新品种“瑞雪”6000株,目前成活率达99%,为群众增收致富开创了新篇章。
栽植了新品种,如何管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伍刚又多方联系,聘请了果树专家到村里开展苹果管理技术培训,面对面、实打实地解决果农在新品种果树管理中遇到的难题。
近几年,在第一书记的协调下,西固村多方争取资金,完善苹果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先后建成了千吨果库、百亩高标准苹果示范园、果品交易中心;同时,争取资金改造生产道路12公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采摘苹果。
“我们的苹果个大、口感好、色泽鲜亮,欢迎大家前来采摘、收购。”为了增加苹果销量,伍刚主动为西固村苹果代言,并在朋友圈、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视频,扩大宣传。今年全村累计销售苹果670万斤,销售收入约2000万元。
因地制宜 发挥水利智慧
在西固村村委会门前,有个不起眼的小花园,远看是地,实则暗藏玄机——集雨水池。
渭北高原,夏秋季暴雨较多,瞬时积聚的雨水不仅会冲刷农田地畔,而且白白流走非常可惜。作为市水务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刚到村里,伍刚就闲不下来,一有时间就思索如何发挥水利智慧,通过自己的专长,助力乡村振兴?
一次会议,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咱们建个集雨水池,不仅能解决水害问题,还能节约资源高效利用雨水资源,平时大家浇地、打农药也方便。”
说干就干,去年伍刚积极争取资金,在村委会大楼旁修建了200立方米的集雨水池,今年又利用空地再新建了一座150立方米集雨水池,并将两个水池用管道连接,增加调节功能。“每到灌溉、喷洒农药时,村民可根据需求在这里抽水使用,方便、不收费,还节约自来水。”井岳峰说道。
去年11月,西固村成立了我市首个村级抗旱服务组织——印台区广阳镇西固抗旱应急服务分队,并配备抗旱应急送水车,成为我市在基层抗旱服务方面的探索。
“今年6月份,旱情持续,苹果正值生长期,一天都不敢耽误,没有灌溉设施,地里的果树全凭这辆抗旱应急车浇水、应急,真是发挥了大作用。”说起抗旱应急服务队,井岳越峰说道。
目前,西固抗旱应急服务分队共有9名队员,主要以服务西固村为主,并带动服务周边乡村。
天色渐晚,西固村在夕阳的映照下美丽整洁。说起这一年的体会,伍刚坦言,“群众都是善良、淳朴的。我在这里办好实实在在的事情,群众自有一套评价标准。”做群众工作就要根扎到最深处,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